诚信故事:馄饨店“考”诚信 九江市民得了100分
顾客付钱凭自觉几年没少一分钱
馄饨店“考”诚信 市民得了100分
早餐店人满为患。
记者 洪永林 文/摄
“九江市民非常诚信,不欺负我们外地人,在九江繁华地段开家小吃店,3年了没少过一分钱,来我们店吃早点的都是学生和家长,早上‘一窝蜂’进,大多数时候我们没空收钱,家长和孩子们就自己付款找零,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不少家长早晨出门匆忙没带钱,下午还专程把钱送过来,没人少我的一分钱。”昨日,在九江小学门口开海鲜馄饨店的安徽董氏父女向浔阳晚报记者说起发生在他家店里的诚信故事,一个劲地竖大拇指称赞。
馄饨自取付钱凭自觉
开学来的这两天,记者在九江小学校门口的一家海鲜馄饨店里看到,早晨上学高峰的时候,前来小店吃馄饨的学生将小店围得水泄不通,就连店门口的两张小桌子也是满座,往往是桌子上的碗还没来得及收拾,就有等着吃早餐的孩子坐上去了。
记者注意到,煮馄饨的女老板将煮好的馄饨一碗碗全部摆在桌子上,有时候一排有10多碗煮好的馄饨。家长和孩子进了店里之后二话不说,自己吃小碗或是中碗,动手自取。有的则是在店里吃,有的则是把馄饨端到门口的小桌子上,吃完后主动把钱放到桌子上。有的要找零,则自觉把钱放到老板的手上,以示“验算”。在门口吃早餐的家长或孩子,每次付钱时还要拼命往里面挤,因为门口站了好多等待端馄饨的家长和孩子。记者注意到,店老板是一名男子,煮馄饨和拌面的是他的女儿,老板跟女儿打下手都来不及,而他女儿更是忙得抬不起头,从不担心有没有谁没付钱在店里“混吃”。
店主女儿坦言 付钱我也腾不出手来接
通过两天的观察,记者没看到一个家长或孩子,吃完馄饨后抹抹嘴就走。一个孩子在小店门口的桌子上吃完了馄饨后,家长准备付钱时还不忘问上一句:“你吃的是小碗,还是中碗的。”如果是小碗,家长则付4元、是中碗的话,则直接付5元。
早晨7点至8点这段时间,店内店外是人满为患。一早上要下200多碗馄饨,还要煮100多碗拌面,董老板和女儿根本抽不出空答话。因为孩子们集中在这个时间段来吃早点,吃完后就要赶紧去上学。上午10时许,店里空闲,趁他们不忙的空当,记者采访了这对父女才知道,他们是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人,在九江做生意已经有几年时间,之前在四码头开小吃店。3年前选择在九江小学对面开了这家海鲜馄饨店,店老板叫董荣海,女儿叫董刘霞。记者说明了采访来意后,父女俩笑着说:“从来没人少我们的钱,讲诚信的人真多。”董刘霞说:“每天他们3点起床,准备煮海鲜和加工拌面,7点左右就陆续有孩子过来吃,一般7点20分左右就迎来高峰,人多或下雨天的时候,小店都挤不下,说心里话,就算是有孩子或家长付钱给我,我都腾不出手去接,取馄饨和付钱,全凭家长或孩子自觉。做了几年,从来没有家长或孩子故意不给钱,有的家长或孩子早晨出门匆忙,忘记带钱,下午还专门把钱送过来,虽是几元钱的小事,但是让我们外乡人觉得九江人很诚信。”董荣海也说:“主动送钱过来的太多,几乎每天都有。”
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
王红旗
徽商自古以来就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安庆人董荣海一家人继承了徽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扎根九江经营小吃店,以诚心经营换来顾客的诚信,得到市民认可,赢得市民尊重,祝贺他们的生意如春苗之笋日有所增;许多家长主动及时付款,钱不够回头补款,一分不少,给孩子做出了榜样,祝贺他们为九江的形象加分。
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只有个人有了诚信,社会才能有诚信,社会有诚信,你的市场才可能有诚信。诚信是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只要每个市民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人人言而有信,生活才会诚挚和谐;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我们就一定能筑起一座诚信之城。